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 [2025-05-14 02:25] 海神文化与妈祖
- [2025-05-14 02:11] “红”茶馆里话新春
- [2025-05-14 02:07] 有得花、有得耍、有得吃,“三月三”展新颜!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
- [2025-05-14 02:04] 年轻人为古人扫墓:“历史奔现”背后的“精神寻根”
- [2025-05-14 02:03] 吉林白山:整治市场突出问题 打造放心消费环境
- [2025-05-14 01:27] 江西南昌:“洋中医”进修 “解锁”中医新技法
- [2025-05-14 01:22] 乌镇“戏剧时间轴”:进入下一个十年
- [2025-05-14 01:18] 中国消费者协会升级“企业售后服务查验宝” 帮消费者避开钟表黑维修
- [2025-05-14 00:40] 北京多区共绘世界读书日文化图景
- [2025-05-14 00:34] 抵制传销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公益宣传活动
- [2025-05-14 00:33] 安徽有23地上榜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
- [2025-05-14 00:17] 到这座博物馆,赏“千峰翠色”
- [2025-05-14 00:17]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2025-05-14 00:09] 城湖共生的生态实践——看大湖治理巢湖答卷
- [2025-05-14 00:08]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擦亮“金字招牌” 提升品牌效益
- [2025-05-14 00:08] 国家药监局:规范处方药网络销售信息展示
- [2025-05-14 00:05] 河北省公布第三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 [2025-05-14 00:00] 新会书院里的邕剧传承
- [2025-05-13 23:50] 中华商标协会发布《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 [2025-05-13 23:45] “大托管”绘出农业丰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