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茂腔邂逅二十四节气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雪妍
临近春分时节,当茂山东青岛胶州市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内丝竹悠扬,腔邂气一曲改编自传统茂腔的逅节《四时歌·节气谣》引来满堂喝彩。演员们身着节气主题戏服,当茂以婉转的腔邂气唱腔演绎“玄鸟至,雷发声”的逅节物候变迁,生旦净丑化身“节气使者”,当茂通过“散板慢唱”展现冬至数九、腔邂气“紧打慢唱”演绎夏至蝉鸣,逅节使二十四节气文化变身可听可感的当茂艺术符号。
茂腔是腔邂气流行于胶东半岛地区的民间戏曲形式,距今有200多年的逅节历史,被誉为“胶东之花”,当茂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腔邂气当婉转悠扬的逅节茂腔唱腔与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智慧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特别创作了系列剧目,将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民俗风情融入茂腔唱段,《春分谣》《霜降叹》等通过戏曲化的叙事,让观众在视听享受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织;重新编排的传统曲牌《光花开》《楼上楼》融入节气谚语和古诗,既保留了茂腔的婉转韵味,又赋予了时代内涵。”胶州市茂腔剧团团长陈誉伟介绍,两大非遗的深度融合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热潮。
“专业演员与市民票友同台演绎,从立春的生机到冬至的静谧,二十四节气的轮转在戏韵中徐徐展开,唱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也让我们更珍惜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市民文化中心剧场观看演出的市民张娜感慨道。
为了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胶州市还推出了“云上茂腔·节气微课堂”线上平台,复现《清明》选段中的踏青场景,观众可通过手势互动体验“曲水流觞”的雅趣。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参与者可跟随茂腔非遗传承人学习《节气手势舞》,通过戏曲身段模拟“雨水润物”“惊蛰雷鸣”等自然现象。平台还计划通过AI作曲系统对传统曲牌的再造,输入节气特征参数,程序即可生成兼具古韵与新声的唱腔设计,形成“人机共创”模式产出节气主题新调。
在胶州少海孔子六艺园,茂腔与节气文化的融合已从舞台延伸至生活场景。非遗工坊内,年轻设计师郑云正在调试“惊蛰”主题戏服:“对传统绣样中的蜂蝶纹饰,我们改用渐变色丝线呈现‘草木萌动’的意象。”二十四节气被解构为192种视觉符号,衍生出茶器、灯彩、互动装置等多种文创产品。
“目前胶州市拥有30余个民间茂腔剧团,此次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不仅是非遗保护的创新尝试,更是对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孙展说,节气文化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茂腔本就是田间地头的艺术。下一步,胶州计划将“茂腔+二十四节气”模式推广至校园与社区,借助多维创新手段,使地方戏曲从文化记忆转化为当代生活方式,让节气文化获得“听得见”的载体,实现“双遗产”的共生共荣。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18日 09版)
- [2025-05-14 03:28] 三江源生态摄影展在深圳举办
- [2025-05-14 03:18] 新会书院里的邕剧传承
- [2025-05-14 03:12] 国家医保局:及时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
- [2025-05-14 03:11]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舆情监测报告 出行体验、观影服务成吐槽热点
- [2025-05-14 03:10] 图集:“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启动现场再现中式文化多元消费场景
- [2025-05-14 03:02] 老外不远万里来“取经”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谈出圈密码
- [2025-05-14 03:00] 以精耕细作培育网文精品
- [2025-05-14 02:52] 圩美·磨滩:小村庄里的大变化
- [2025-05-14 02:50] 2025(春季)北京书市今日开幕
- [2025-05-14 02:43] 新会书院里的邕剧传承
- [2025-05-14 02:27] 两幅《清明上河图》有何不同
- [2025-05-14 02:17] 怎样判断是不是文物?哪些文物不允许携带出境?一文Get
- [2025-05-14 02:06] 这个元旦去哪嗨? 安徽沈福给你一场“好戏”!
- [2025-05-14 02:01] “竹”载黄河文明的密码
- [2025-05-14 01:47]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 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
- [2025-05-14 01:42] 江西南昌:“洋中医”进修 “解锁”中医新技法
- [2025-05-14 01:38]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曝光5起防疫期间价格违法案
- [2025-05-14 01:36] “竹”载黄河文明的密码
- [2025-05-14 01:11] 梁保华:30年不忘初心的基层消费维权“活雷锋”
- [2025-05-14 01:05] 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